酒海井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灌阳县新圩镇和睦村,因其形如盛酒容器故得名酒海井,井口直径约2米,天然形成与地下暗河相通。在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中百余名身负重伤的红军战士被敌军捆绑沉入酒海井遇害的故事广为人知。
6月30日下午,桂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精准扶贫背景下湘江战役红色资源开发专项调研”团队的同学们来到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进行暑期专项调研。尽管已经到了下午五点钟,依然有很多游客前来缅怀先烈。据园内工作人员介绍,从2003年开始,灌阳县委、县政府筹资修建了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碑并在酒海井前立下“红军烈士殉难处”石碑。2004年10月竣工并向社会开放。2006年5月,该纪念园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9月对酒海井原有的红军烈士陵园进行规划扩建,将散葬于民间的红军遗骸归葬到酒海井烈士墓。纪念园规划用地150亩,建设有纪念广场、红军帽、红军雕塑、纪念塔、陈列馆、纪念公园等。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湘江战役中红军战士不幸遇难的历史,调研团在当地导游的带领下进入纪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笔直挺拔的一杆枪广场纪念塔,白色的底座上架起一把血红色的钢枪象征着“枪杆子里出政权”。纪念塔的正后方便是新圩酒海井红军烈士墓冢,整个墓冢气势恢宏、肃穆庄重;墓冢的顶部是一个红军八角帽的造型,墓冢的前面是一个贴着浅黄色瓷砖和两块大理石浮雕的直面;墓冢的背面是一个长满青草的半锥体。由于纪念墓内部正在整修,调研团便在纪念墓门外的广场上向长眠于此的红军烈士行礼。随后调研团便来到了酒海井遗址,此时正值仲夏,井壁内也长满了野草,导游讲述着那段惨绝人寰的红军牺牲事迹,暗淡的天空下整个调研团队的成员面色凝重。酒海井的不远处便是纪念碑,虽然这些为中国革命事业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的姓名暂时无法全部考证,但是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中国红军。
调研团的同学们参观完整个纪念园准备离开时在正门处认真地合影留念。他们或表情严肃或目光深沉,这一切将永远定格在纪念照中。园区内仍然有一些游客驻足留恋,心情沉重地仰望着屹立在半空中的一杆枪纪念塔。园区外刚合影结束的桂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精准扶贫背景下湘江战役红色资源开发专项调研”团队的同学们步伐沉重地向停车场走去。
通过参观学习,调研团的同学们不仅对湘江战役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对酒海井红军事迹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这次调研的顺利进行为今后调研团在精准扶贫背景下更好地开发湘江战役红色资源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有助于弘扬优秀的革命精神传统。

团队成员在纪念塔前合影

团队成员在酒海井红军纪念园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