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媒学子看广西】走访九如堂,传承红色基因

作者:叶美婷   发布日期:2019年07月04日 21:19   浏览次数:

为深入了解红军长征的革命历史,传承长征精神,7月2日,桂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暑期实践调研团队来到了湘江战役的主要发生地之一广西灌阳县进行实地观摩调研。上午10点,调研团队到达位于广西桂林灌阳县的红三军团指挥部旧址,开启红色基因的传承之旅。

红三军团指挥部旧址位于广西桂林灌阳县水车乡滨家桥村,为该村远岗公字九如的私宅,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前门外八字形装饰,两边墙体均书写“九如堂”三字,现保存完整。1934年11月红三军团由湖南经雷口关到水车,经先头部队侦察,把当时村里最大的“九如堂”选为指挥部,红三军团长彭德怀在此坐阵指挥。

铭记历史

“当时任红三军团军团长的彭德怀坐镇九如堂指挥新圩阻击战,挫败了蒋介石借湘江屏障彻底消灭中央红军的计划。不过新圩阻击战伤亡十分惨重,六千多名有名的和无名的红军烈士,都长眠在灌阳。”讲解员站在九如堂门前对同学们如是说。同学们认真听着讲解员的解说,脸上流露着沉痛的表情。

新圩阻击战,是长征湘江战役中的三大阻击战的第一战。1934年11月27日,为了掩护中央纵队渡过湘江,确保红军左翼安全,红五师,红六师十八团,红三十四师在灌阳新圩约八公里的公路两侧山头上,节节阻击多于我军10倍的国民党桂军。经过三天三夜的浴血奋战,坚守阵地的红军战士成功掩护中央红军度过湘江,突破了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

讲解员给同学们讲解完新圩阻击战的历史后,她寄语同学们,“红军战士们在新圩阻击战中的大无畏精神永垂不朽,正是因为有了无数革命先烈的抛头颅、洒热血,保家卫国,才换来了我们如今幸福的生活,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铭记历史,艰苦奋斗,创造辉煌。”

立足当下

因九如堂砖木结构,走进九如堂,会感觉到一股凉意迎面袭来。九如堂内部设有天井和厢房,木质的墙壁上挂着红军故事的简介。在参观考察中,居住在九如堂附近的一个村民在了解同学们到访的意图后,称赞了桂工学子的爱国情怀,并热心地向团队成员们述说他们父辈流传下来有关红军的事迹。“红军在新圩阻击战中,向灌阳人民宣传革命道理和红军的性质,从来不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甚至吃老百姓的猪食也要付钱,战斗期间和撤退途中,还帮老百姓做好事……”说到动容之处,他一度眼噙热泪,同学们也听得聚精会神。

“我也要想红军战士们自觉、自律,树立忠贞不渝的理想信念。”一名团队成员在听完红军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守本心,爱护百姓的事迹后感慨道。

拥抱未来

经过此次实地走访九如堂,重走长征路,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们对红色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受,纷纷表示要继承革命战士精神,发扬甘于奉献、顽强拼搏的革命优良传统,学好专业知识,将来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

讲解员为团队成员进行解说

团队成员合影留念